“向上向善”文化,引發(fā)“蝴蝶效應”

(本報記者  何開紅  汪江婷)2016年圣誕節(jié)的周末,對于東壩鄰里超市銷售員杜燕一家來說,是一個充滿感謝和溫暖的時段。

“幫我找回錢包是廣元中學教師李錦!”杜燕輾轉終于找到幫助自己的好心人。杜燕裝有500余元現(xiàn)金、身份證和存有10萬銀行卡的錢包,失而復得后,杜燕決心一定要去學校親自感謝好心人,并教育兒子要把李老師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。

26日上午,杜燕將刻有“拾金不昧,師德高尚”錦旗,贈送給師德高尚的廣元中學教師李錦,感激他幫助自己找回錢包,并盛贊他是教師的典范,他教育的學生和子女一定也會很優(yōu)秀。

李錦老師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,只是廣元中學的一個鏡頭。近年來,廣元中學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,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教師時刻以“要有成就感的工作”為要求,男學生爭做“做謙謙君子”,女學生爭做“大家閨秀”,“向上向善”文化,引發(fā)“蝴蝶效應”,從校園到校外,從教師到學生,好人好事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(xiàn)。

教師:言傳身教,處處顯楷模

“你是否掉東西了?趕快到廣元中學門口來拿。”1222日晚,正在超市上班的杜燕,接到廣元中學李錦老師的電話后,才發(fā)現(xiàn)自己錢包丟了。

錢包里有這月的生活費、身份證和存有10萬五張銀行卡,這要是真丟了這可怎么辦?帶著焦急的心情,杜燕心急火燎地往廣元中學趕。當氣喘吁吁地杜燕來到廣元中學門口時,李錦老師和他三歲的女兒已經(jīng)在門口等她。

通過錢包里的身份證比對和簡單詢問,李錦老師立即就將錢包歸還給杜燕,并囑咐杜燕下次保管錢包要小心:“我是從你的一張金貝兒卡,查到你的手機號,你的手機一直關機,我打了六次電話才把你聯(lián)系上,看看錢包里的東西是否都在?”杜燕確認錢包里的東西都在后,李錦老師拉著女兒的手轉身就回了學校。

“現(xiàn)在還有這么好的人,做好事還不留名! 從發(fā)現(xiàn)錢包丟了,到從李錦老師將錢包歸還,杜燕感覺自己像做夢一樣。而對于李錦來說,這一切都是那么順利成章。

李錦老師不僅師德高尚,還是教育教學能手。今年高考,李錦老師作為班主任所帶的普通班201312班有16名學生超過重本線。

廣元中學教師除了有優(yōu)秀的李錦老師,還有用嚴父般深沉的愛,引領著學生成才的數(shù)學教師楊東方;有連續(xù)三年資助貧困學生,卻不愿意對外宣傳的劉老師;還有多次拾金不昧的負責運動場衛(wèi)生管理的張大爺……

廣元中學教師言傳身教,處處以身示范,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彰顯育人風采,以榜樣的力量時時激勵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,爭做校園標兵。

學生:從身邊小事做起,德育之花香溢四方

撿到手表、撿到銀行卡、撿到50元現(xiàn)金…… 在廣元中學政教辦公室內,兩本厚厚的《廣元中學學生好人好事登記本》上面,記錄著學生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,從點滴之間彰顯助人為樂的優(yōu)秀品質。

 5月1上午8時許,廣元中學高三學生楊蕾路過市公交公司,看見一位頭發(fā)花白的老人摔倒在地,頭部鮮血直流。楊蕾箭步跑去將老人扶起,送往醫(yī)院急救,并掏出自己僅有的100元生活費墊付醫(yī)藥費。在確定老人傷口處理好了,楊蕾才離開。

青春的善舉煥發(fā)出熠熠的光芒。楊蕾伸出雙手,在扶起摔倒在地的88歲張克珍老人的同時,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愛心,展示出積極向上的社會正能量,彰顯出人性的樸素和善良。

廣元中學政教處負責人張曉勇說:“楊蕾是學生的榜樣,這樣樂于助人的學生廣中還有很多!遍L期來,廣元中學以注重學生全面發(fā)展為主,經(jīng)常性地開展感恩教育、責任教育等課程和活動,提高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意識,讓學生們常懷感恩,牢記責任在身。

廣元中學師生為患重病學校高2013級學生周會彬,愛心捐贈106820.4元資助金。高201428班,當班主任李現(xiàn)文老師對全班同學說明周會彬的艱難情況后,40名學生立即行動,熱心捐款共計1900元,其中學生周濤捐出500元。像周濤這樣家境不富裕甚至困難的同學,捐出百元以上的不在少數(shù),他們中一些同學把國家的資助的貧困助學金捐出來,有人說:“國家社會在我們困難時對我們伸出援助之手,助我們圓大學夢,而周會彬同學也有理想的憧憬,更有生命的渴望,可現(xiàn)在連生存都不能保障,他更需要幫助!薄@些感人的義舉在全校的很多班級都有體現(xiàn)。

廣元中學校長蘇國剛堅定說:“無論社會價值怎么變遷,但廣中人用愛教育、為愛奉獻的價值觀念不會變,作為廣中人的教育夢想不會變。廣中讓我們有成就感地工作、幸福感地生活,我們就要保持這個良性循環(huán),并使之恒久。”

如今,在廣元中學校園師生人人向善、向上、向好,教師快樂的教書育人,學生幸福成長,廣元中學校園成為善美之地,成為師生心中一生的驕傲,師生也正努力地成為廣元中學永遠的自豪。——《廣元日報》20161227A4教育版